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举数百万大兵入侵苏联。在战争初期,苏联军队节节败退,这其中固然有军事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进攻的德国军队得到了大量苏联老百姓的支持。图为乌克兰民众加到欢迎德军。
德军所到之处,受到了很多苏联老百姓的支持,其中乌克兰人民对德军大肆欢迎、公开支持,很多非俄罗斯民族纷纷向德军投降,他们认为德军的到来“解放”了自己。一名德国士兵在回忆他们入侵乌克兰的情景时写道:“在每一个村庄,人们都捧着一束束鲜花欢迎我们,这种场面比我们进入维也纳时还要热烈。”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鲜花只是人们欢迎德军将士的一种方式而已。德军每到一个村庄,当地村民都会热情地拿出食物和水招待他们,给他们弹奏音乐,模仿纳粹军礼向他们致敬:“乌克兰人民衷心感谢我们的解放者——英勇的德军战士们,嗨希特勒!”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同其他敌视斯大林的族群一样,乌克兰人民最初视德军为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乌克兰西部是1939年苏联从波兰那里掠夺来的领土,苏维埃政权进驻这里以后,关闭了当地所有教堂,还消灭了当地原有的上层阶级。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乌克兰东部居民同样对苏维埃政权没有好感,战争开始的前几年斯大林的大清洗迫害了这里的许多官员,而且强制执行农业集体化,使得这个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饥荒。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并送上饮品。
因而他们也同样将希望寄托在这些德国侵略者身上,希望他们能够解放自己。当然德军也确实没有辜负乌克兰人的希望:他们将关闭的教堂重新开放,解放了乌克兰的战俘,还在占领的地区实行农业开放,并且不反对乌克兰当地成立的新独立政府。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除了乌克兰人民对德军公开支持外,还有其他苏联民众投降于德军。战争最初的几周,就开始有投降者在苏联出现,成千上万的士兵为了避免牢狱之苦,平民们为避免死于饥荒,便加入德军充当“志愿者”。苏联的许多居民,特别是不久前刚刚并入的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比萨拉比亚、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的居民们,从一开始就把德国军队看成是自己的救星。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许多从高加索、中亚和波沃日东地区迁来的人民也并不是特别愿意为斯大林和苏维埃政权而战斗。被纳入红军的前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军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拿起武器投向了德国人一边。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对于大部分的这些非俄罗斯民族来说,与德国合作也是为了反对苏联损害他们的民族文化并使他们俄罗斯化的政策。到1941年底,充当“志愿者”的人数已有约200,000,其中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拉脱维亚人、鞑靼人……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连一些德国将军和军官也承认说,在苏联,德军如果没有这些“志愿者”协助,根本无法解决复杂的交通和后勤难题。可以说支持德军的人,其中有一些是刚并入苏联并且不受欢迎的少数民族,另一些是痛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政策和大规模流放西伯利亚政策的农民。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可以说,苏联人民对德军的支持,与斯大林的统治政策是有密切关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和大规模流放西伯利亚政策使斯大林在国内丧失了农民的支持,二战初期趁火打劫的侵略活动,虽把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和波兰部分地区强纳入其管辖范围,但他自始至终都未曾得到这些地区人民的支持。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内外人心的丧失就成了斯大林防守上的一个巨大漏洞,人们为了摆脱斯大林的压迫,便把希望寄托在德军身上,于是在战争初期,源源不断的人民和士兵投降了德军,并协助德军同斯大林、苏维埃政权作斗争。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斯大林的政策使得东欧和波罗的海人民都极为痛恨斯大林,痛恨共产主义,因而当德军带着“解放者”的伪装到来时,这些人纷纷倒向德军,试图借助德军来摆脱苏联控制,实现其民族独立与自由。但很快,他们的这种理想幻灭了。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随着德军的不断推进,苏联民众逐渐醒悟过来了。他们本试图依靠德军推翻斯大林从而完成民族独立,但这一梦想破灭了。希特勒在1943年6月8日的德国大本营的会议上,建议不要把苏联的投诚者用作德军部队里的志愿军,而应把他们派到德国去工作,以便把德国的工人顶替出来上前线。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希特勒的这种态度使投诚者极为震惊,他们开始考虑对德军的支持行为是否正确,他们对德国人的幻想——德国人是把苏联人民从布尔什维克主义统治下解救出来的救星——开始破灭。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另一方面,希特勒的种族主义促使党卫队屠杀犹太人。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
在梦想破灭以及残酷现实的打击下,东欧、乌克兰的人民都纷纷转而支持苏联,反抗德国。从此,德军在苏联逐渐陷入困境。图为乌克兰民众欢迎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