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何事最终被毛泽东定为“历史公案不再翻”

2016-08-28 10:30 快乐老人报
  • T大

核心提示:林彪把这首词呈送给毛泽东后,毛泽东用红铅笔在“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下面重重地画了两条粗杠,并且还打了一个问号,用不以为然的口吻对林彪说:“这是历史公案,不要再翻了。”

 

毛泽东 资料图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6年8月25日第16版,作者:佚名,原题为:林彪害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他名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林彪写了封以《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为题目的7000多字的长信。毛泽东在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揭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后来,在收入公开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时,这封长信的题目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鲜为人知的是,这篇重要文章发表前后,经历了一系列颇为不平常的风波。

毛泽东写给林彪一封长信

1930年元旦,时任红四军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给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写了封新年贺信。他在信中陈述对中国革命前途的看法时,流露出一种右倾悲观消极的思想情绪,对于开展土地革命,在农村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缺乏信心。

林彪这种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情绪,在当时红四军指战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毛泽东决定用回复林彪来信的方式,阐明他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看法,以期纠正红四军内的错误思想。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村赖坊一家店铺的阁楼上秉烛夜书,写下这封7000多字的长信。毛泽东在信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了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由小块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逐步发展成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燎原之势”。

很显然,毛泽东给林彪的这封信,已超越了一般私人之间通信的意义。毛泽东在发送给林彪的同时,还请红四军政治部将复信油印发至红四军各大队党支部,以便让更多的指战员了解他的思想和意图。

林彪提出“不必公布姓名”

抗日战争期间,1941年1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印了《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把他写给林彪的这封信也收录进去,作为重要的文献,供参加整风运动的高级干部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一些解放区酝酿筹划正式出版一部《毛泽东选集》来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由于毛泽东写给林彪这封信的重要历史地位,中共中央宣传部还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解放区在编选出版毛泽东文集时,一定要收入这封信。林彪出于自身处境的考虑,于1948年2月12日致电中共中央宣传部,一方面表示由于这封信的内容有很强的宣传教育意义,他本人完全同意向党内外公布;但另一方面又说:“为不致在群众中引起误会起见,我认为只公布信的全文,而不必公布我的姓名,以免对中央内情不了解的人发生种种无谓的猜测。”

林彪的这份电报引起毛泽东的重视。他随即做出了两点指示:第一,这封信不要出版;第二,请陆定一、胡乔木负责将《毛泽东选集》的书稿全部认真地审阅一次,将其中不适宜公开发表的以及不妥当的地方标出,并且提出意见,待修改以后再出版。显然,毛泽东是出于对林彪的一种爱护和关怀才做出上述批示的。因此,在1948年出版的东北书店版和晋察冀版的《毛泽东选集》中,都没有把这封信收入进去。

毛泽东:历史公案不要再翻

195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编辑《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亲自主持其事,这封信再次入选其中。不过,考虑到林彪当时在党内的重要地位,为不引起党内同志对林彪的误解和猜疑,毛泽东特地将这封信的题目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且还把明显看出是批评林彪错误思想观点的地方作了一定程度的删改,在公开发表时通篇文章再也没有出现林彪的名字。但是,随着在党内地位的不断上升,异常敏感的林彪总觉得这封信及其有关的历史背景,会对他产生不好的政治影响。他想方设法要掩盖这一段历史的本来面目。

1969年9月,已经成为中共中央唯一副主席的林彪到井冈山故地重游。之后,林彪授意他人代笔填写了一首《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的下阙写道:“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其实,代笔人原来写的是“何疑星火燎原”,林彪不满意,改为了“岂疑星火燎原”。虽说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显得信仰更加坚定了。显然,林彪是企图一笔勾掉、彻底否认历史上发生过的旧账,把自己打扮塑造成为一个光辉高大正确完美的形象。

但是,林彪把这首词呈送给毛泽东后,毛泽东用红铅笔在“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下面重重地画了两条粗杠,并且还打了一个问号,用不以为然的口吻对林彪说:“这是历史公案,不要再翻了。”(摘编自《红广角》)

责任编辑人:马钟鸰 PN018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