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历史•如有西欧大力援助 君士坦丁堡能守住吗

2017-06-23 16:54 凤凰历史
  • T大

1453年5月29日,距今546年的那个上午,号称难以攻陷的君士坦丁堡在坚守了整整53天后,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大军攻克。在这53天的艰难日子里,势单力薄的守军一直依靠祖先留下的防御工事与强敌周旋对抗;而来自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大规模援军却迟迟不见踪影。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最终,内无后力外无援军的拜占庭人因寡不敌众而被拖垮。这样的结局不免让后人唏嘘不已,西欧的基督教国家们若是在当时花大力气援助君士坦丁堡,那么这座城市是否可以守住呢?

破落的百城之王

 

君士坦丁堡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名字命名

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作为拜占庭帝国首都的君士坦丁堡被欧洲人称为百城之王。这座由古典时代的希腊殖民城市发展起来的帝国首都,在公元6-7世纪就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不仅人口将近50万,同时还通过扼守地中海到黑海的险要位置,控制着发达的海洋贸易。

由于是帝国首都,这座城市还享有帝国各地赋税与资源供养的特殊待遇。这不仅将西欧的伦敦、巴黎等城市甩在身后,连亚洲的巴格达、德里等人口大城都望其项背。

然而随着帝国的衰落,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在11世纪达到顶峰后,便不可挽回的开始减少。当帝国越来越多的领土与资源失陷于外敌之手,贸易和经济都在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害。而大规模的对外用兵与内部派系间的倾轧,都在迅速消耗着日益枯竭的财源与活力。

在1204年,第四次东征的十字军与威尼斯舰队联手攻克君士坦丁堡后,整座城市的人口一直未能恢复到10万以上,并随着更多动乱而一路下滑。曾经让俄罗斯使节与各地商人赞叹不已的人间天堂,在15世纪初成为了西班牙大使眼中的城中村。农田与牧场都被建立在了城墙之内,而城内的耕作者与统治阶层都过得穷苦而无助。

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地图

因而在拜占庭帝国的后期,帝国军队几乎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来对敌军进行大规模的野战。当财政完全枯竭后,依靠货币与土地招募外国雇佣军的做法也行不通了。残存的帝国只能寄希望于西方世界的大规模援军与城内临时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

当奥斯曼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组建了80000人的大军,从海上和陆地同时包围君士坦丁堡时,整个城市已经只剩下50000居民。城市的守军仅仅是东拼西凑而成的外国志愿者和平民。这支人数仅有7000人的拜占庭军队中的绝大部分成员甚至没有接受过如何使用武器的训练,其主要战斗力来自700名意大利城市热那亚人自费的雇佣军,以及其他一些来自西欧的居民,甚至还有600名叛逃到城里的奥斯曼人。

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与数量稀少的守军战斗在一起

不再坚固的城墙

伴随着城市人口集聚减少的,不仅有拜占庭帝国的国力,还有保护君士坦丁堡安危的伟大城墙。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兴建于公元3世纪的塞维鲁大帝时期。到了4世纪,又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原先的城墙之外又修建了更好的第二道城墙。公元5世纪,由当时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主持修建了更为宏伟而高效的狄奥多西城墙。此后,这座狄奥多西城墙便成为了守护城市千年的门神。当上帝之鞭阿提拉企图攻打君士坦丁堡时,守城的军民有在外面又被加筑一道外墙,并在外墙前挖出一条宽阔的沟。

设计精密的狄奥多西城墙保护了君士坦丁堡足足1000多年

这样一来,狄奥多西城墙便成为了双层城墙。不仅在外围毗邻水沟,内墙还以坚固的结构组成,墙厚5米,高可达12米。5.5公里长的城墙上分布着96座高达18-20米的城楼,根据所在位置的地形被建造成了方形或多边形。城楼内部分为两层,底层通往城内,用作储物,上层可经城墙走道进入,设有窗户以供暸望及投射之用。每座城楼之间间距55米,正好是普通弓箭的有效杀伤范围。更加靠外的外墙厚达2米,与内墙之间相距15-20米,且比内墙低矮不少。这样一旦外墙或某个城楼失守,守军也可以通过城墙上的其他平台痛击来敌。

正是靠着狄奥多西城墙的巨大规模与完善功能,君士坦丁堡在一般外敌面前几乎是不可逾越的存在。先有5世纪的匈人王阿提拉放弃攻城,后有来自北方的蛮族阿瓦尔人和罗斯人折戟沉沙。阿拉伯帝国的大军在墙角下难以忍受寒冬,波斯帝国的骑兵望着墙而遁走。只有少数洞悉城墙小规模漏洞的内部人士可以侥幸成功一下。但在1204年,来自西欧的十字军与威尼斯舰队联手,通过漂亮的海陆夹攻与高昂的战斗意志,第一次强攻进入君士坦丁堡。在随后到来的火药时代,狄奥多西城墙更是失去了夕日的伟岸形象,不得不以中世纪水平的防御设计去不断抵御越来越先进的新式攻城武器的摧残。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入侵者通过相对低矮的靠海城墙攻入君士坦丁堡

1396年,帮助君士坦丁堡防御奥斯曼土耳其进攻的匈牙利人,第一次为城市带来了守城用的火炮。但在帝国财政拮据的大背景下,拜占庭人根本无力维持和保养自己的炮兵部队。因而在1453年,守城部队的少量小型火炮都来自帮助守城的意大利人之手。

与之相对,奥斯曼人精心准备了69门用于攻城的火炮,其中就包括了可以发射半吨石弹的乌尔班巨炮。每门乌尔班大炮都得到了一些小型火炮的支持,组成了一个炮兵连,威力巨大。

讽刺的是,当初设计这种大炮的匈牙利工程师正是因为拜占庭人付不出足够的钱,才转而投到奥斯曼阵营麾下的。

乌尔班大炮一次次锤击君士坦丁堡历史悠久的城墙,有时能将整段的城墙摧毁,有时候能打垮一半,有时能打飞半座塔楼或摧毁一整段胸墙。城里的希腊人对此毫无办法,只能靠着几百热那亚人一次次用木材,石块,大量泥土堵住缺口,苦苦支撑。

奥斯曼人的炮兵部队让君士坦丁堡城墙风光不再

此时,无论是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还是帮助守城的意大利佣兵队长朱斯蒂尼亚尼,都期盼着能有西欧国家组织的援军赶来援助。这当中又以匈牙利的陆军和威尼斯人的海军让他们最为期待。

西方援军不靠谱

作为最有可能赶来增援君士坦丁堡守军的西欧国家,一直以来与奥斯曼人有着爱恨情仇的匈牙利人和威尼斯人此时却是态度消极。此前,由他们共同参与的数次拯救君士坦丁堡的军事行动,都以惨败而告终,并且距离君士坦丁堡之围并没有多久。

匈牙利人及麾下的巴尔干部队是能够增援拜占庭的最近陆上强军

首先是匈牙利人。作为中欧地区已经逐步崛起的一股势力,匈牙利王国一直以自己所在的中欧平原为中心,试图影响周围地区。然而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却与之有着严重的冲突。尤其是2个原本属于匈牙利藩属的罗马尼亚公国--特兰西瓦尼亚和瓦拉几亚,在奥斯曼入侵巴尔干后逐步沦为了穆斯林征服者的附属国。

于是靠着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波西米亚国王的西吉斯蒙德率领下,匈牙利人牵头组织了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战役,目的就是在于解救被围困的君士坦丁堡。然而这支由欧洲各国拼凑而成的联军在指挥上经常互不统属,打法混乱。结果来自法国的骑士部队在战斗开始后盲目冲锋,造成了全军阵列脱节。而两翼的特兰西瓦尼亚和瓦拉几亚军队又是游而不击的撤走,致使包括大量匈牙利人在内的十字军损失惨重。

几十年后的1444年,波兰国王兼匈牙利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率领的新十字军再次在巴尔干的瓦尔纳迎战奥斯曼帝国。虽然战斗中欧洲十字军一度稳住局面并逐步取得了优势,但年轻的瓦迪斯瓦夫三世轻率地发起了冲锋,死在奥斯曼军队阵前。士气大大受挫的十字军因此开始瓦解,并最终遭到了决定性的惨败。

以上种种,导致此时的匈牙利对于是否要派出援军来增援君士坦丁堡,犹豫不决。曾经参加过瓦尔纳之战的匈牙利名将约翰·匈雅提虽然被授权组织援军,却一直无法实施具体措施。直到君士坦丁堡陷落后的1454年,匈雅提的大军才被组织起来,用于和塞尔维亚地区的奥斯曼人作战。而此后,奥斯曼人依然不断向西和向北推进,匈牙利人拼死苦战,也收效甚微。

奥斯曼军队在尼科波利斯战役中完败欧洲十字军

其次便是奥斯曼人的“老朋友”威尼斯人。作为一个以海洋贸易为生的商人国家,威尼斯人一直期望在其商业基地附近的陆地上不要出现过于强大的国家。因而他们曾经组织对拜占庭帝国的进攻,也在后来加入到了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尼科波利斯和瓦尔纳战役。但在这些战役中,负责水战与运输安全的威尼斯舰队目睹了奥斯曼军事实力的强大,以及十字军们一次次的惨败。而他们自己在希腊半岛与爱琴海岛屿的商业基地也近在奥斯曼人咫尺。

部分威尼斯人驻君士坦丁堡的使节与商人在围城战中慢慢参与到城市的防御工作中来。但对于国内的决策机构而言,如果与奥斯曼人翻脸也预示着自身在东方商业利益的严重威胁。当奥斯曼人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在扼守地中海与黑海的海峡入口筑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海防炮台--割喉堡后,以威尼斯人为代表的意大利海军力量也难以冒险支援君士坦丁堡。

以商业立国的威尼斯人并不愿意直接招惹强大的奥斯曼帝国

最终,在匈牙利人与威尼斯人的磨蹭下,君士坦丁堡在经历了53天的顽抗后,终因守军兵力不支,犯下低级错误而被攻陷。

然而,即便是西方援军在这53天里赶到战场,又能在根本上改变些什么呢?当时的西方虽然在个别军事技术上已经获得领先,但在军队的组织层面上依然不是注重集权而军令严厉的土耳其人对手。临时组建的援军很有可能为了城市多争取一些时间,却也无法避免诸如尼科波利斯与瓦尔纳时的那种惨败。

默罕默德二世进入君士坦丁堡

最终,奥斯曼人依然会占据君士坦丁堡,并在城市更名为伊斯坦布尔,作为自己帝国的首都一直到1923年。

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立国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正式宣告灭亡,同时该城的沦陷也意味着延续了2000年的罗马文明的寿终正寝。而当年无力及时增援的匈牙利和威尼斯,也将在之后受到奥斯曼人的进一步攻击。前者在1526年的摩哈赤战役后基本宣告亡国,而后者则将在更漫长的岁月里逐步丧失地中海地区的全部商业殖民地,从一个海上强国退化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

责任编辑人:马钟鸰 PN018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