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0/0
  • 1999年“面的时代”的北京记忆

    面的是微型面包的士车的简称,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应着“以低档车辆、廉价车费满足市民需求”的口号出现的最早期的出租车。曾经仅北京一地就拥有面的十万辆以上,在给市民提供着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制造着严重的尾气污染。图为西直门长途汽车站。北京,1999年。【摄影:Stuart Franklin】图片来源:旧影阁的凤凰号

  • 1999年“面的时代”的北京记忆

    面的的土黄色的消隐,湛蓝的天空开始有了归期。作为北京市治理大气污染紧急措施中的一项,1998年12月23日,北京数千辆“面的”在首钢被请进了化铁炉。图为来自甘肃和安徽的保姆,全天坐在长椅上等待雇主。北京,1999年。

  • 1999年“面的时代”的北京记忆

    “面的”最早出现在北京城,这种微型面包车一经出现,立刻以价格适中、方便快捷风靡京城。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私家车数辆的剧增,黄大发已很难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由于其价位低,很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后慢慢被夏利取代。图为北京站附近的行人。北京,1999年。

  • 1999年“面的时代”的北京记忆

    出租车进入寻常百姓生活,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生活在北京的人,一提起“面的”,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感觉。出门招手,面的就到,街上随处可见的,被市民戏称为“黄虫”的面的,开启了北京出租车的历史。“面的”也成为北京出租汽车的代名词。图为拆迁中的胡同。北京,1999年。

  • 1999年“面的时代”的北京记忆

    “面的”,由于其价位低,10块钱10公里,每运营一公里收费1元。且客货两宜,很方便百姓运送如彩电等一些较大的物品,其多功能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因此,它的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京城百姓的偏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图为交通早高峰,可见“面的”的数量有多大了。北京,1999年。

  • 1999年“面的时代”的北京记忆

    1993年,北京“面的”已达到3.5万多辆,占北京出租车总量的51%。当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只要有汽车的地方,都有“面的”在行驶,成为京城百姓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北京街头,满眼望去,几万辆“黄虫”穿梭往来,也算是那个时代北京一道“靓丽”风景。图为某迪斯科俱乐部。北京,1999年。

  • 1999年“面的时代”的北京记忆

    院子里,游戏中的孩子。北京,1999年。

  • 1999年“面的时代”的北京记忆

    颐和园,跳舞的人们。北京,1999年。

  • 1999年“面的时代”的北京记忆

    后海地区打麻将的居民。北京,1999年。

  • 1999年“面的时代”的北京记忆

    整修中的大街。北京,1999年。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