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说史•《猩球崛起3》嘲弄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吗

2017-09-20 16:40 凤凰历史
  • T大

随着《猩球崛起3》的公映,《猩球崛起》系列三部电影作为《人猿星球》系列“补充三部曲”已经落下了帷幕。

《猩球崛起3》海报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无疑蕴含大量其创作时代的历史信息。正如旧版《人猿星球》系列问世时的历史背景是种族冲突频繁和冷战时期的西方世界一样,作为一部典型的21世纪初叶的“白左”片,《猩球崛起3》里面包含着的是近代以来欧美对于自身的认知和对于落后文明的看法,而非肤浅地挑起话题,用“人奸”的三观去嘲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20世纪以前的欧美社会和影视剧

如今,相信稍微了解欧美影视的人,都知道关于黑人演员的各种梗吧?“黑人好人必死”“必须有几个黑人演员”可以说是个好莱坞电影爱好者都知道。

但是时间倒退数十年,别说一定要加有色人种了,连《龙种》这种登场人物全是中国人的电影都是由白人出演的。事实上别说这种隐形的歧视了,规定有色人种不能进的餐厅或者酒吧都比比皆是。因为此时的欧美并没有习惯于和其他的种族共存。

讲述中国人抗日故事的影片《龙种》拍摄于1944年,根据当时拥有中美双重国籍的女作家赛珍珠同名小说改编,启用奥斯卡影后凯瑟琳·赫本等一批美国演员。

在16世纪后全球化得以展开,欧洲文明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并且展现了对其他文明压倒性的优势。几百个非正规军的拓殖者轻松地征服了各自有数千万人口的几个印第安帝国。又如中国、土耳其这种强大的古老文明,也就是支撑的久一些而已。

阿兹特克帝国首都

虽然没有刘慈欣笔下的黑暗森林那么残酷,但是之前从未有过的状态,让西方文明陷入了一个迷失的状态。这从马克思对其他文明的看法就能感觉出来。连这位倡导公平的导师都把亚洲人的生产模式称之为“亚细亚模式”,不将其列入“五段论”中。也就是说,在当时的马克思看来,只有欧洲可能进入他设想的那个终极社会。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不难发现其中蕴藏者的歧视,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并非明眼可见的,而是骨子里不知不觉中透露出来的思维。

而欧美影视圈此时对于“异种”文明显然是歧视的态度,对于其认为的野蛮行为,都采取了暴力手段予以矫正。例如在最早的《金刚》中,人类没有认可金刚的,都是当它野兽,包括女主角。而骷髅岛上的原住民,更是骨子里透露出原始野蛮的气息,动不动就搞原始迷信,甚至活人祭祀。

最早的金刚可不是今天看到的这样

而电影终究是要面对市场的,说白了就是观众不愿意接受有色演员,对其他文明也是持有偏见的。这也和当时主流的思想有关。

在20世纪以前,全世界信奉着“19世纪版本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相信只有先进文明的引导才能够为人类的未来开辟出道路。在古代被征服的一方只有消失一途,类似犹太人复国的例子,全世界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近代欧美则文明了很多,虽然很轻松地击败了其他文明,但是不会强硬地消灭,而是选择同化,使其步入文明世界。

如例如在征服了阿兹特克后,西班牙殖民者中有人写了一本征服史,在结尾处其着重强调了印第安人有活人献祭和食人的习俗,而西班牙人的到来打断了这个野蛮的传统。对错与否不论,这就是此前的态度。不过这本质上还是“黑暗丛林”,只不过版本非常高级而已,没有谁会认为落后者有资格平起平坐。

二战后的反思

随着二战的结束,欧美文明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少数族群和其他文明的态度。

于是各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虽然期间也伴随着一些流血,但是总体而言是和平的,尤其是印度作为“皇冠上的珍珠”竟然是不费一刀一枪就独立了。这个时期,欧美电影开始陆续出现了隐射西方文明现状的影视。同时在美苏冷战的阴云下,最早的人猿星球诞生了,而其主线很清楚就是人类自我毁灭之后,退化为原始人的人类和已经是高等文明的人猿的相处。

在旧版《人猿星球》中,公元3000年左右的地球经历了毁灭旧文明的核战争,新的次序重新建立之后,人与猿猴的地位颠倒了

除了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他们会如何”外,也加入了如何相处这个至关重要的主线。可以说这是贯穿了旧版和本系列的主轴剧情,即“黑暗森林”法则是否真的是至理,两种文明是否真的只有你死我活?

《人猿星球》等电影对这一概念提出了挑战,其认为除了消灭或者同化之外,还有一条道路名为“共存”。经过二战的血火洗礼,曾经是二战诱因的理论基础之一的社会达尔文论本身也进化了。

新的、或者说是20世纪后半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形态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人类社会演进的方向也不应该是如马克思时代的思想家认为的那样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样的;正如自然界中,物种越丰富,生物圈越能应对各种灾难一样,向着不同方向发展的各种不同形态的人类社会有助于人类应对恐怖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之类的毁天灭地大事件。

而维持这些多样的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思想意识基础就是“共存”。

讽刺集体排他的影视在21世纪层出不穷

到了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影呈现了爆发式发展。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欧美人也更加愿意和其他文明共享这个星球。这个时候描述主流社会对少数族群的歧视,或者强势文明对弱者歧视的电影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其矛头直指欧美对未知的恐惧和对“不是我们”的排挤。

纽约大学心理学家杰·范·巴弗尔(JayVanBavel)在2013年曾经对人说过,他做实验时通常将参与者分为“红”与“蓝”两组。一旦完成分组,参与者立刻会对自己的队友表现出偏见。相比另一支队伍,他们更喜欢他们自己那组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注意他们,也更有可能记住他们。

当这种心理应用在种族冲突上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恐怖。在影片X战警中,美苏甚至会因为变种人的存在而选择联手,无他因为这个时候编组不再是苏联阵营和欧美阵营了,而是“人类”和“变种人”。

可能这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反歧视电影系列了

在第一部《猩球崛起》中,凯撒只是想要和小女孩玩就被其父亲打伤,因为它再聪明也只是“动物”而不是“人类”,终究不会被接受。欧美电影并没有否定,信奉黑暗森林原则的人对彼此的共存产生的破坏,哪怕弱势的一方也总有几个破坏分子,例如《X战警》中的万磁王和《猩球崛起》中的科巴。

事实上,一直到现在,电影主题对“共存”依旧是没有实现,哪怕是在影片中。

强者是否有权支配?

其实电影中还有一个隐藏的线索就是人类与猿猴的力量对比。诚然猿类利用导演给的金手指有了类似于人的智能,脱离了“低级动物”这一范畴。但是从其灵活地攀爬树木就能看出,他们的手部依旧没有进化,这意味着其无法冶炼高级工具。电影中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武器是完全的原始部落配置,最好的武器是人类手中夺走的枪支。和人类正规军对垒只有逃跑的份,这从第二部结尾得知军队要来第一反应是跑,第三部甚至被轻松俘获去干苦力就能看出。虽然和以前比优势没有那么大了,但是人类只要真的想,灭绝猿人依旧是分分钟的事情。如果不是导演给了病毒这一万金油杀器,凯撒和它的族群不知道团灭了多少次了。

冲突和一方被支配并非必选项,同样是被观众戏谑为“人奸”三观的影片《阿凡达》结束时不光是纳美人的暂时胜利,用新物种“阿凡达”埋下了一条人类和纳美人“共存”的暗线

不过那个真的合适吗?是否有其他的选择?其实这个也和现代的欧美价值观有关,虽然和百年前比,欧美不再是绝对制霸,但是除了东亚和黑非洲全是白人地盘这个基本事实,依旧没有改变。必要的时候,动用武力强制引导依旧有着市场,而一旦动手,萨达姆之流的结局就会被复制。

但这是否是值得的?强者是否有权对弱者进行“引导”,更甚者如三流网文中说的那样“为所欲为”呢?这也是这系列的电影想要表达的,高等文明并不是全对的,强者无权对弱者这么做。

当然对于那些大脑依然生活在几百年前,信奉弱肉强食的人来说,欧美19世纪那种“同化”政策都显得很“圣母”,更不提后来的“共存”了。

责任编辑人:马钟鸰 PN018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