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林忆与毛岸英相恋旧事 称曾有过何种顾虑

2018-01-12 09:31 中国新闻网
  • T大

核心提示:刘松林心里对自己和毛岸英的事还是有过顾虑的———岸英是从苏联回来的高材生,而自己因为坐牢耽误了学业,只有初中文化。她总觉得两人有差距。她也问过岸英,为什么不找个大学生,岸英的回答让她十分感动:“你的父亲为革命牺牲了,我的母亲为革命牺牲了;你和母亲坐过牢,我和母亲也坐过牢。其实咱俩没有差距,咱俩应该比别人更接近。”两颗年轻的心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毛岸英与刘松林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谢湘,原题:听刘松林讲毛岸英

毛岸英是个并不遥远的故事。在他牺牲50年后的这个晴朗的日子,我们围坐在暖暖的房间里,聆听刘松林动情的讲述,泪水几度滑落脸庞。

为纪念毛岸英烈士牺牲50周年,一部反映其生平的电视连续剧正在紧张筹备当中。日前,本报记者有幸采访了毛岸英同志的遗孀、电视剧《毛岸英》的编剧之一刘松林女士。

从小就叫毛泽东“爸爸”

在军事博物馆的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年届七旬的刘松林女士。她身穿暗红色中式对襟上衣,精神很好,气质端庄,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1937年在延安,7岁的刘松林主演了一部叫《弃儿》的戏。她在戏中扮演一个共产党员的遗孤。由于与角色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她演得很投入,也很感人。毛泽东看了非常激动,他叫人把演戏的小姑娘找来,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于是认她作了自己的干女儿。刘松林与这位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人物的家族的联系,从那时开始了。她后来一直叫毛泽东“爸爸”。

和岸英相恋也曾有过顾虑刘松林和毛岸英第一次见面大约是在1946年的延安。当时她和母亲在新疆坐了四年牢后回到延安,毛岸英则刚刚从苏联留学回国。刘松林常到“爸爸”家做客,于是就见到了“大哥哥”毛岸英。

后来他们相爱了。刘松林女士说自己最欣赏岸英“有特别丰富的感情,爱起来就特别投入,毫无保留”。他的性格“开朗、外向,待人坦诚,有点像俄罗斯人,可能跟他在苏联生活过十多年有关系”。“他从没有因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而感到特殊,相反,他在任何方面都对自己严格要求。”

那时候虽然没有什么高干低干之说,可刘松林心里对自己和毛岸英的事还是有过顾虑的———岸英是从苏联回来的高材生,而自己因为坐牢耽误了学业,只有初中文化。她总觉得两人有差距。她也问过岸英,为什么不找个大学生,岸英的回答让她十分感动:“你的父亲为革命牺牲了,我的母亲为革命牺牲了;你和母亲坐过牢,我和母亲也坐过牢。其实咱俩没有差距,咱俩应该比别人更接近。”两颗年轻的心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1949年10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为毛岸英和刘松林主持了隆重而又简单的婚礼。当时除任弼时同志因病未到外,其他主要中央领导都出席了。婚宴只摆了三桌,由新郎新娘亲手参与操办。主席和其他几位领导人,同松林的母亲及女方的亲朋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李克农同志腾出了自己的办公室,给这对新人作新房,连被褥也是李克农同志给借的。主席送给这对新人惟一的礼物是一件穿过的旧大衣。他说:“白天岸英可以穿,晚上你们俩盖,都有份。”

“爸爸”瞒了她两年多

北京市第一机床厂是毛岸英同志工作过的地方。1950年,他在那里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但却不能对新婚妻子说明实情。临行前他告诉刘松林,自己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工作,交通不便,如果收不到信,也不要担心。他还给妻子提了三个要求———完成学业、每周去看爸爸、照顾好弟弟岸青,不想这竟成了最后的遗愿。

 

1950年10月15日,28岁的毛岸英告别亲人,奔赴朝鲜战场。仅仅40天后的11月25日,他就牺牲在敌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的烈火中。然而,他20岁的妻子,还沉浸在幸福的等待之中,没有人忍心告诉她那个可怕的噩耗。直到1953年初,刘松林看到了一张毛岸英身穿朝鲜人民军军服的照片,才知道丈夫去了朝鲜战场,一种不祥的感觉立即袭上了她的心头。又经过半年的痛苦猜疑,她终于鼓足勇气去找“爸爸”。毛泽东,这位为革命贡献了6位亲人的父亲,在痛失爱子两年多以后,才把事实告诉了儿媳。

刘松林的精神世界崩溃了。在她的脑海里,毛岸英还是那个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小伙儿,好像刚才还在眼前,随时都会回来。为了帮助爱女重新开始生活,1959年春节前后,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资助刘松林去朝鲜为毛岸英扫墓。当她站在岸英的墓前,不禁伤心欲绝,回来后大病了一场……

拍一部反映毛岸英烈士生平的电视剧是刘松林多年的愿望。她希望这个剧本首先要尊重历史,也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曾经有人对毛岸英在上海流浪了6年的经历提出异议。刘松林说:“岸英的妈妈(杨开慧烈士)牺牲后,他确实带着弟弟在上海流浪过,这是事实。一个烈士6年的流浪生活不能说没就没了。这个事实必须尊重。”她还说,岸英和妈妈诀别,还有他和新婚妻子告别这样的感情戏,在《毛》剧中一定要处理到位。她相信《毛岸英》这部电视剧一定会吸引观众。

毛岸英是个并不遥远的故事。在他牺牲50年后的这个晴朗的日子,我们围坐在那个暖暖的房间里,聆听刘松林动情的讲述,泪水几度滑落脸庞。时光没有冲淡她对爱人的怀念,反而把它变得更深、更切。(《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人:马钟鸰 PN018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