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鸭硬嘴巴 ——闽南俗语解读之三十

2020-10-22 15:01
  • T大

⊙张亚清

闽南俗语“死鸭硬嘴巴”,是用来形容强词夺理,死不认错的人。也不知怎的,鹅的嘴巴与鸭一样长,叫声又比鸭洪亮;鸡虽然嘴巴小,但公鸡晨啼亦响亮四方。它们死了,人们不叫“死鹅硬嘴巴”或“死鸡硬嘴巴”,却偏偏叫“死鸭硬嘴巴”,大概是鸭子死后嘴巴特别僵硬的缘故吧?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经常死不认错,强词夺理。明太祖朱元璋是个“死鸭硬嘴巴”的典范。地方官员卢熊因兴建鲁王府和疏浚河道政绩突出,朱元璋大笔一挥提拔他到兖州任知府,但诏书却把“兖州”错写成“衮州”。卢熊走马上任后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一看傻眼了,连夜给朱元璋写奏章请求更正,没想到朱元璋不但不认错,还强词夺理指责卢熊说:“这兖和衮本是同一个字,就是读音不同而已。卢熊这厮好大胆,竟敢跟我咬文嚼字!”便以欺君之罪把他斩首。可怜卢熊提官不成,反枉送一条性命。朱元璋的徒子徒孙崇祯皇帝朱由检,也继承他先祖的遗风死不认错。明末阶级矛盾激化,爆发李自成农民起义。他却让他的宠信宦官滥印钞票,还听信谗言错杀首辅薛国观和大将袁 崇焕,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他临死时依然不自责,把一切错误都归罪于众大臣,大骂“群臣误我!个个可杀!”

“死鸭硬嘴巴”的人光会指责别人,不知自我批评。他们为了死保颜面,善于狡辩,把不认错推向极点。人们日常见到的泼妇骂街,大都是“死鸭硬嘴巴”的人。现在有些人工作中出现失误,虽然不敢“死鸭硬嘴巴”,却来个“反面文章正面做”,不检查失责的原因,却大力总结纠正失误的几大成绩。这种另类的“死鸭硬嘴巴”也当在克服之列。

原创:张亚清

本文来源:闽南日报2020/10/20 星期二 第10版:文化走廊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人:凤凰号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