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说史•面对台风山竹 广东人为何显得很“欢乐”

2018-09-20 12:12 凤凰网历史
  • T大

引言:剧烈的超强台风已经带走四名中国人的生命,以及多地民众巨额的财产损失,可是在默哀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广东民众坚持不懈地拍摄各种欢乐向的视频和照片。这些视频非但没有大灾难的“紧张”气息,反而透露出一股“有趣”的感觉,甚至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冲动。

是什么造就广东人这样的“粗神经”呢?

虽然深圳为首的众多城市是以外省市务工人员为主,但不妨碍他们和广东人一起“欢庆”

自然灾难的恐怖阴影笼罩下的人类历史

时光退回上古,人们对天灾有着各种莫名的恐惧,这种恐惧在某些时候甚至比天灾本身更为可怕。在古代按照生产力计算,做到每个人都“吃饱”是不难的。可是某些心理因素之下,人们会习惯性地囤积粮食,结果造成受灾之后的地方“易子相食”惨剧不断上演。

老照片中的河南灾民

出于对“天灾”的恐惧心态,人们将其妖魔化,比如旱灾就是一种叫做“旱魃”的僵尸所引发的。人们恐惧天灾,畏惧天灾,甚至会用活人献祭的方式,去祈求子虚乌有的神明放过芸芸众生。

美洲的阿兹特克人会定期发动“花之战”捕捉周围部落的人民,将其带到首都后活活刨心而死,只为雨神能够降下一场大雨。根据出土尸骨统计,阿兹特克建国百年,前前后后献祭好几十万活人。显然这种无意义的杀戮比天灾本身更为可怕,周边部族也因此对阿兹特克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也难怪西班牙人登陆时一个个都去当乐带路党。

喜欢梅尔吉普森的读者应该对此很了解,剧中的“玛雅”其实是以阿兹特克帝国为原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增进,人类对于“天灾”的防御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17世纪以后,人类真正开始拥抱“科学”,各种发明创造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来。化学技术的提升让化肥得到普及耕地的肥力获得提升,粮食产量随之大增;能源技术的提升让淘汰了传统的风帆船只和四轮马车代之以蒸汽船与火车,当A地遭遇天灾后B地的物资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抵达;天文学、气象学的发展,更是让人类能够提前察觉并防御灾害。

人们对灾害的恐惧诱发的社会焦虑远比“天灾”可怕

但所谓天灾人祸,灾难不只是“天灾”,有时候“人祸”远比“天灾”可怕,造成的心理影响也要吓人的多。

比如二战后整个欧洲都陷入了难以明言的恐慌之中,很多人甚至扒开花卉的泥土去吃植物的根。喜欢看美剧的读者应该在关于二战的电影或者TV中看到很多美国大兵用一盒午餐肉就换到欧洲姑娘一晚的“支配权”,这并非导演YY而是货真价实的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法国人惩罚陪德军睡觉的女人,却不知道陪美军的也有这待遇

可是不说欧洲得天独厚的大平原环境,不提他们海洋气候的便利,彼时欧洲的农业技术和育种技术已经无比发达。二次工业革命更是把亩产拔高到非西方文明难以想象的程度。更别提欧洲的饲料工业已经有几百年历史,肉食便宜的程度是中国在内很多国家难以想象的。很多旅行到中国的欧美人都表示哪怕是一个欧美自耕农的食肉量和蛋白质摄入都要比中国的地主阶层来的高。

此图为中国地主,让我们对比一下下图

此图为英美农民,谁的营养好一目了然

可就是这么一个先天后天都无比优良的大环境却一直没能走出战争阴云。可能有人以为是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导致的饥荒,但可惜事实并非如此。一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战争已经结束5年,可英国为首的很多欧洲国家还在实行粮食配给制度,这说明其依旧没能走出战争伤痛。

讽刺的是,作为战败一方的德国,却已经实行了完全的市场经济,甚至德国人还能隔三差五地去下个馆子。究其原因是德国消除了战后的恐惧和焦虑心态。

当时的西德政府在战争结束后不久便下令放弃物价管控,实行全面自由经济。结果自然是物价暴增,德国工人们甚至因此游行示威要求绞死经济部长。可是西德政府顶住民众的压力继续保持开放政策,不久暴增的物价便吸引来大批外国投资者。他们在德国纳税、建厂、招工很快失业率就降低了。当外国商人越来越多,德国的超市上开始摆满商品,社会体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民众不是瞎子,在看到社会确确实实在复苏之后焦虑和恐慌就如同阳光下的雪一般消融。

在这个背景下,农民们也不再囤积粮食“以备不时”,而是决定乘着物价还高的时候将存粮售卖。于是,西德的粮食危机就这么过去了;就这样,一次由战争引发的兵灾,也就这样被化解于无形了。

曾经排队领粮食的记忆已经不再,德国作为战败国因为消除恐慌反而比战胜国更快地恢复

大洋彼岸的英国在战争中的损失远比德国来的少,可是却一直配给制度,无法消除民众的焦虑和恐慌过得反而不如德国。可是,英国人除了在报纸上酸溜溜地吐槽这点并怒斥工党政府之外还能如何呢?

信息技术的发达可以很好地消除人们的焦虑

这种原理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同样有效。试想如果在遇到旱灾的时候,农民们将地窖里的存粮取出售卖,粮价是不是就不会涨到天文数字逼得“人相食”了呢?可能有人担心粮商故意“囤积居奇”,可是无论中国,还是上文中的德国,大部分的田地和粮食都是在自耕农手中的。如果社会消除焦虑与恐慌的心态,让农民自愿售卖粮食,那么很多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

富裕如欧洲在没有消除焦虑心态前,照样把孩子们饿的瘦骨嶙峋

可惜古代的统治者们就算想到这一点也难以做到,他们的面前有着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物——信息。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信息传播是非常慢的,人们从异地得到消息还要通过“文字”这一载体。根据视听语言学,人类的大脑对文字的记忆和感触非常浅。比如上世纪中叶以前,黑人们也知道白人警察经常不公正地对待黑人罪犯,遇到脾气急躁的警察,黑人们被殴打乃至被枪杀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切身利益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黑人们却被对此反应平平。可是随着电视在黑人社区的普及,当被警棍打得头破血流的黑人真实展现在荧幕前,当被手枪爆头的黑人躺在血泊中,人群沸腾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黑人人权运动和反种族隔离运动,今天备受争议的种族平权正式拉开序幕,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又将包括黑人权益在内的各种平权运动推向了新的高度。

黑人平权运动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

灾害也是同样的原理,身处内陆的人只是“知道”洪涝很可怕会死很多人,沿海地区只“知道”某些地区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没有下过一滴雨。他们并不清楚灾害的可怕,只能通过新闻报纸去了解自己所处区域以外的世界。如果报社的记者文笔十分优美,能够通过文字把读者的情绪挑动起来,引发“共鸣”那还好说。但不是每一个记者都有这样的语文素养,更不是每一个国民都受过相应教育能被调动情绪。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识字率都不怎么样

随着IT革命的到来,互联网越来越普遍,最早一代的网民都有过对周边人的心理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不同于传统的物质优越感,而是“可能我过得比你差,但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优越感实在不该有,可互联网带去的信息优势却是货真价实的。最近十年移动端的发展更是让人能够在上下班挤地铁的时候观看各种视频与组图。

互联网上一则关于广东民众对于山竹的态度的笑话

一开始人们可能更多地关注正规的新闻视频,随着主旋律悲伤或者哀悼。可各种自发的短视频以及自拍流行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很多时候民间的情绪反而比较乐观,比如这次广东台风。人们在视频中看到餐厅的大门被洪水冲塌;看到ATM被飓风摧毁,人民币四处飞舞;看到大树被连根拔起后砸塌一堆建筑。但是,周围人的情绪显然是高昂,并为自己又有朋友圈素材而高兴,没有哪怕一丝灾难来临的恐惧。这种情绪感染了看到这些视频的网民,人们对天灾的焦虑与恐惧随之消散。

这是科学的胜利,也是人类的胜利。

结语

或许有人觉得既然有人死了,财产损失又这么大,这些人四处拍视频发朋友圈似乎过于没心没肺。可正如上文所述,无论古今灾难本身其实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人类面对灾难的心态。如果心态很糟糕人人自危,那么就如同炮弹造成的感染发炎一般的二次伤害——这比“炮弹”本身更为可怕。

广东人民看似没心没肺的举动恰恰舒缓了天灾面前的焦虑情绪,宣扬了人定胜天,这本身就是伟大的胜利。

责任编辑人:null PN018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