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上陆续都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报刊?

2018-09-22 13:41
  • T大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大部分是文言,也有用白话的。译作以长篇或中篇为多,作者有周瘦鹃、天虚我生(陈蝶仙)、李常觉、陈小蝶、叶匋、许指严、姜杏痴、包天白、罗韦士、程华魂、吴双热、吴绮缘、包柚斧、俞天愤、李东埜等。

null


周瘦鹃

当时,这一类刊物数量相当多,即鲁迅所说的“鸳鸯胡蝶式文学的极盛时期”, 除了《礼拜六》,还有王蕴章、恽铁樵编的《小说月报》,徐枕亚编的《小说丛报》,李定夷编的《小说新报》,包天笑编的《小说大观》《小说画报》,以及他与陈景韩合编的《小说时报》,再加上高剑华编的《眉语》,王钝根与天虚我生编的《游戏杂志》,胡寄尘编的《香艳小品》之类,据范伯群统计,总共有三十七种之多,真可谓洋洋大观。

null


鲁迅

这种消费性期刊的盛行,其社会基础是近代以来大都市崛起、发展所形成的正当需求,也是人性的自然需求之一。满足这种需求,则是文学应尽的职责。而且,清末剧烈的社会动荡,使传统读书人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科举时代,读书人纵然有万般想法,走的仍是同一条仕途,然而,一九○五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对这些人来说,却无疑是石破天惊的大事件。

null


《礼拜六》

随着清王朝的被颠覆,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也因此终结,天下精英从此解除了与固有体制的契约关系。以前是学好文武艺,售与帝王家的,现在买方不在了,这些被原有轨道抛离出来的读书人只能另寻出路。其中一部分鲁迅所谓的“才子”,恰逢清末民初报刊业繁荣发展的大好时机,这些报刊就成为他们展露才华的舞台,他们也因此为自己的才学找到了用武之地。

谢玺璋:《张恨水传》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责任编辑人:马钟鸰 PN018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