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说史·惊奇队长的“女权”观为何遭受抵制?

2019-03-14 16:25 凤凰网历史
  • T大

随着惊奇队长的上映,其在北美票房节节攀升,可口碑却一路走低。截至目前为止,它在IMBD的评分已经跌落到6.9分,在同类电影里连中位数都没达到。惊奇队长的粉丝表示这都是“白人男性”给她刷的低分,甚至认为只需要有色人种和女性的支持就足够了。

《惊奇队长》海报

可事实上他们的猜测完全错了,在中国随便百度一下惊奇队长就能看到“惊奇大妈”的绰号,而这么称呼她的人里不乏女性。

惊奇队长作为漫威“承上启下之作”只有这点分着实可怜

值得一提是无论在北美还是中国,都在贬低惊奇队长的容貌和身材——方脸、瘪臀、平胸。也难怪饰演惊奇队长的布丽拉尔森会反应这么大,毕竟没有任何女性愿意自己的一切被这么贬低。布丽拉尔森的选角显然也考虑到这点,或者说就是他们特地要求“不迎合男性审美”,以塑造一个女权的代言人。至于不喜欢这个人设的女性观众,他们的解释是“在男权社会呆太久,审美观被影响”。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需要从最开始的“原点”说起了。

男权?女权?进化心理才是一切

按照某些解释,女性之所以会觉得惊奇队长不好看是因为长期受到男权的影响。那么男权的“源头”在哪里?按照科学家的划分人类和猩猩是近亲,尤其是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这两种人科生物在基因和人类有着98.7%的重叠,他们(请注意不是它们)和人类的社会习性也有着大量吻合之处,使你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正是这种力量上的绝对差距导致在原始狩猎过程中男性位于上风,在以肉食为主的人属社会中,这种优势直接导致雄/男占据统治地位。雄/男可以拥有多个异性配偶,反之则不行,雄/男有着无上的权威冒犯者的下场往往十分凄惨等等鲜明的男权特征。

黑猩猩和人类的接近度在当年可是让不少学者叹为观止(图为黑猩猩的幼崽,他们和倭黑猩猩的区别是面部颜色,幼年黑猩猩的面是粉色的,而倭黑猩猩是黑色的)

当然万事皆有例外,黑猩猩就有倭黑猩猩这个分支,刚果河隔绝了他们,使其走上不同的演化之路:在400万到8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开始与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分开进化;当100万年前刚果河形成时,黑猩猩在地理上发生了分裂,以刚果河为界,分化出了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在刚果河以南的倭黑猩猩无论雌雄体型相差无几,社会地位也相对平等。这个和两岸资源的配置和生存环境的不同有关,刚果河以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倭黑猩猩57%的食物是水果、蜂蜜等素食再加上一些无脊柱动物足够养活族群不需要像他们的近亲那样频繁狩猎。

而人类社会在这方面和黑猩猩没有区别,少量的母系氏族就是诞生在那些以采集为主的地区。女子细腻的本质让他们在采集上比男人更有优势,足以弥补她们在体力上的劣势。值得一提的是这类母系氏族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且这些氏族也只是男女平等,并非一些极端者所想的那样是男子出于被支配地位。

母系社会和其他人类文明的差距非常类似于黑猩猩与倭黑猩猩

可惜物资充沛的环境且以采集为生的社会终究少数,无论是原始的狩猎还是进入文明后的农耕在体力要求注定男人们才是大部分社会的生产主力。就和今天丈夫或者妻子比自己的另一半要挣得多得多一样,无论平时生活中的双方多么恩爱关系在对事情的拿捏上关系就是不平等的,原始社会更是如此。没有经历浪漫主义洗礼的原始人对爱情没有概念,男女的结合纯粹是出于利益上的考量。就像社会地位低下的男性一直抱怨“女神们”对他们爱理不理一样,从古至今那些容貌不佳的小姐姐们也一直吐槽男人们都是“外貌协会”。至于“外貌”是个什么评判标准?那自然是阶级地位高的男性所喜欢的样子(事实上是优质基因的外部表达形式)。从这方面解读,许多女权主义者攻击现代的审美观来自于男权社会并非无的放矢。

巴厘岛的生殖崇拜雕塑。很显然审美观是“直男”主导的

可就如上文所说,人属动物绝大部分都是父权社会,一些激进主义者幻想的女性主导的社会在任何人属动物里都找不到。换句话说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谓“不受男权影响的审美观”。今天惊奇队长的人设全部都是近代以后为了政治目的“创造”出来的审美观。

不过,在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不是不能接受这样的观念。惊奇队长之所以引发诸多口水战,根本还是在其过于强烈的对抗性。那这又是怎么来的呢?

正路?邪路?

惊奇队长的对抗行为其实已经多次出现在欧美的影视圈,最近一次就是前年的神奇女侠。盖尔.加朵在拍摄一场动作戏时掀翻了一辆德军坦克。结果被人抓拍到“神奇女侠”居然把腋毛给刮了!这下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媒体纷纷抨击盖尔.加朵,觉得一个代表着女性独立自主的超级英雄不应该去做“迎合男性审美”的事情。

多数人包括女性观众在内,都认为这是小题大做

这次舆论风波也给DC影业和盖尔加朵带去不小麻烦。后期先是用电脑特效“给”神奇女侠浓密的腋毛,又在上映前给“去”了,可见华纳与DC的纠结。毕竟迎合了部分女权就意味着要和主流市场的审美背道相驰,无论是不是来自于男权社会的强加,这套审美已经伴随着人类千百万年,背弃它等于和票房过不去。从这方面看,漫威和迪士尼无疑要“勇敢”得多。

从海王的选角就能看出,DC要比漫威更“男权”一些

但这种对抗绝非女权强大的根本,更不是历史应当发展的脉络。首先,单看惊奇队长的人设,它更着重于“对抗”心中的“敌人”即“男权社会的影响”。可大部分女性的审美观或许不同于男性,却也不认同女权主义所营造出来的设计。如果说今天的审美观是漫长的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产物,无论起因为何已经得到了主流的认同;那所谓“不迎合男权”的审美,仅仅是“不迎合”而已,并不能说得到了女性的认同。或许它能够在小圈子里得到认同,但因其激进的言论和举措,将会使其获得大部分人的反感,包括女性的反感。理由也很简单——没有人愿意接受他人强加的观念与设定,哪怕小姐姐们自己也不喜欢直男。

英国女权运动领袖爱米琳·潘克赫斯特

历史上的女权进步和社会生产进步有着直接关系。以英国为例,由于男子参战导致的劳力短缺,大量英国女性得以进入工厂,妇女的就业率大为提高,个人社会活动领域也得到拓展。工厂女工的平均工资与男工的比值由战前的1/3上升到1918年的2/3。战争期间经济地位的提高,直接改善了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与此同时,英国女性的政治地位也有了根本性的提升,19世纪末以来众多女权分子追求数十年而不得的政治权利,几乎在一夕之间得到伸张。1918年,30岁以上的英国女性获得了选举权。

可以见得主流的意识和对应的权利只有在拥有对应责任时才能够拥有。想要摧毁男权社会的审美观,就必须建立一套能被大众所接受的女权审美观,不是像现在这样“男人喜欢的就是要pass的”。这只会引发对立和对抗对女权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说实话这已经接近骂街了

实际上,类似的例子不只是女权。人类的观念看似变得很快,其实要比任何东西都难改变。就拿中国来说,在建国初就反复强调“妇女能顶半边天”,80年代满大街刷传单说生男生女一个样,可还是有大量的女婴被流产。可见通过短时间大力宣传灌输的价值观根本不可能抵得过漫长岁月中进化得出的。更何况惊奇队长所代表的女权主义并没有国家机器的辅助,灌输的效果要弱的多。

上世纪末,类似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可曾起到一点作用?

结语

笔者于上周末去电影院贡献了自己的票房,个人感受这是一部水准中游的漫威电影。很可惜它本可以更好,更符合原本预期的那样是一部“承上启下”的作品。可惜,因为无意义的对抗行为,导致口碑滑铁卢。虽然票房一如既往地强势,但“不应该有的口水战”却让这部电影失色不少。再一次证明了无意义的对抗行为只会让大家都不痛快。主流获得了极差的观影体验,从而对这部电影乃至整个漫威产生反感;女权主义也被贴上“战斗欲望过强”“仇视男人”“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等标签,从而招致大众包括大部分女性的厌恶。这注定是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人类注定是群体动物,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当尽量沟通而不是激烈地对抗。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美好和谐的未来。

责任编辑人:马钟鸰 PN018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