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场战斗,中日双方战报数据为何相差四十余倍?|大象公会
- T大
滕县保卫战,是1938年初台儿庄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思的是,此战中日双方的战报伤亡数据,相差竟达40余倍之多。
据国军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在战后上报军委会的统计数据,此战敌我伤亡如下:
毙伤敌军官佐320余员,击毙士兵1500余名,击伤士兵5700余名。我阵亡官兵3000余人,负伤官兵4000余人,四十一军占伤亡总数四分之三。①
日军方面参加滕县之战的,是第10师团第33旅团(即濑谷支队)下属的步兵第十联队。据该联队战报称:
3月8日-3月15日,阵亡4人、受伤10人;3月15日-3月18日,阵亡16人、受伤129人、失踪3人。②
意即,该联队在整个滕县作战中,共计伤亡不过162人。
图:日军步兵第10联队关于滕县保卫战的战报
也就是说,按中方数据,日军在滕县伤亡达7500余人;按日方战报,则日军伤亡仅百余人。前者是后者的四十余倍。
究竟何者为真?
廓清滕县之战中日双方交战部队的基本状况,有助于解开这一谜团。
先说日方部队。
攻击滕县者,系日军第10师团第33旅团(即濑谷支队)。该部下属“步兵第十联队(约缺一个半大队)、步兵第六十三联队”,另有独立机枪大队、独立装甲车中队、野炮兵联队、临时山炮兵中队等,约上万人。不过,该部当时战线颇广,仅“以步一〇为基干部队,攻击滕县附近之敌”。③
通常来说,日军一个步兵联队辖3个步兵大队,约3500人。但缺了“一个半大队”的步兵第10联队,配属和临时配属了大量炮兵,使其攻击滕县时的最大兵力达到5000人左右,拥有重机枪32挺、轻机枪72挺、火炮七种合计54门,但无战车,飞机仅用于侦查。④
如此可知,孙震战报中所谓毙伤日军7500余人,实际上已超出日军此役参战兵力总数,当属浮夸。其战报声称“与我交战之敌为第十师团全部,及第一〇八等师团一部,共约29000余,骑兵1500余名……战车40余辆,飞机经常以几架或十几架之编队,轮番向我投弹”云云,更与事实不符。
图:成都市民恭迎王铭章将军灵榇
再看中方部队。
滕县守军,可区分为分外围部队与守城部队。外围战于3月14日拂晓开始,次日下午防线即被突破。16日黎明,日军开始攻城。
滕县城中,原本只有三个师的师部和一个旅的旅部,经紧急征调,至3月15日夜,始增至约2500余人。加上滕县县长周同的保安团与武装警察,“城中共有武装力量3000余人”,“但真正的战斗部队尚不满两千人”。⑤
有鉴于此,守卫滕县的国军将领王铭章、陈离等,均认为“川军兵力少,武器装备太差,只能协同汤恩伯兵团作战,不能硬挡一面”,一再请求孙震将所部作为汤恩伯兵团的“配合”、“协同”、“策应”力量来部署,反对固守滕县。王铭章在电话中力陈:
“滕县兵力只有一个团,又无重武器,没有胜算,不能死守。”
孙震的回复则是:
“我的命令是这样,守不住在你。”
17日夜,守城部队不支,开始突围,“官兵争相夺路,秩序很乱”。18日午后,滕县失守。⑥
图:1938年,滕县车站的难民
滕县守军的兵力及伤亡状况,有三份数据汇报值得注意:
(1)据守城部队第122师代师长王志远给孙震的汇报,该师参战官兵3714人,战死111人,负伤166人,失踪476人。
(2)据外围部队124师370旅给孙震的汇报,该旅参战官兵5352人,阵亡657人,负伤347人,失踪37人。
(3)124师372旅给孙震的汇报,参战官兵2216人,阵亡177人,负伤292人,失踪32人。⑦
按此种伤亡比例推算,可知孙震所谓“我阵亡官兵3000余人,负伤官兵4000余人”,当属虚言。
实际毙伤日军数据,也有三分数据汇报值得注意:
(1)第370旅旅长吕康向孙震汇报,“毙敌约七八百人”;
(2)第372旅旅长曾苏元向孙震汇报,“毙敌寇约六七百人”;
(3)第122师代师长王志远向孙震汇报,“击毙敌共约千余名”。⑧
不过,这些数据仍然存在水分。比如,作为守城主力部队的第122师,据其汇报,自身伤亡不足300人,却在武器远不如日军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击毙敌共约千余名”。若这一敌我伤亡数据为真,滕县当不至于不足三天即被日军攻陷。
略言之,此役的中方战报,先由前线将领注水,再由高级长官注水,最终才有了军委会拿到的日军伤亡数据,竟超出了日军参战总兵力的荒唐之事。
图: 《敌方广播新闻纪要》1938年第3卷第5期收录的日军关于滕县保卫战的广播,内称中方军队“死伤极众”,“所遗弃之尸体竟达二千七百具之多”。
日方史料方面,相对较为可靠者,是联队级战斗详报中的统计数字。
原因在于联队长必须要将所有战死者登记在联队本部的死殁者名册上,联队长或独立大队长是日军中实际的死亡证明书签发者,而死亡证明书的签发直接关系到抚恤金的发放。
图:日军战时死亡者汇报体系与抚恤体系关系图
日军师团级战斗详报与军司令部的统计数据,其可靠性则不如联队级战斗详报。原因是日军实行抚恤与战斗详报的双轨制(见上图),师团司令部拿到联队的战斗详报后,往往会将数据修改得更好看一些,再呈送给军司令部——因为双轨制的存在,这一做法不会影响战死者获取应得的抚恤。⑨
注释
①孙震:《第二十二集团军关于滕县战役的战斗详报》。
②《战斗详报第十号附表:步兵第十联队死伤表》《战斗详报第十一号附表:步兵第十联队死伤表》,藏于防卫省防卫研究所,见于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11111170700。
③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研究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册)》,中华书局1979年,第30页。
④《战斗详报第十一号附表:步兵第十联队死伤表》,藏于防卫省防卫研究所,见于亚洲历史资料中心,C11111170700;《歩兵第十联队史》,同刊行会,1974年,516页。转引自《日军档案资料中的滕县作战记录 ⑴》。
⑤张宣武:《悲壮之役亲历记》,《悲壮之役——记1938年滕县抗日保卫战》,1992年12月,第50—53页。
⑥陈离、林翼如:《滕县抗战中的一些回忆》,同上,第96、97页。
⑦⑧《悲壮之役——记1938年滕县抗日保卫战》,第07页-第44页。
⑨张世东,》,短史记2018年1月2日。